阿噹工作室(萬寧村)

曖曖發光在富里的藝術家


訪談者/地方賊



曖曖發光在富里的藝術家:阿噹工作室(萬寧村)

能夠訪問阿噹老師,並參訪他的工作室,應該是我這次駐村最大的收穫了。首先,我一直認為,花東海岸線的藝術力大於縱谷,這場訪問導正了我的想法。其次,過去認為富里幾乎都是客家人的既定印象被翻轉了,海岸山脈邊的富里阿美族部落,數數也有好幾個,而他們的遷徙及與島內其他移民的關係是我之後會想繼續探究的部分。最後,阿噹老師讓我理解了,原住民藝術的其他表現方式。

那天,在好奇心驅使下,我轉個彎闖進了阿姆丁部落(不是阿拉丁啊,即使部落入口的塑像神似)。經過一扇看來精心雕刻的木門,原以為是民宿,後來想想不對,便繞旁邊偷看,玻璃窗內數十件奪目的木雕作品,讓我為之一震。這個小部落竟然也有大師,剛好阿噹老師正忙於他的木雕作品,便約好下回前來訪問。

還記得去年震動花蓮的大地震嗎?住在受創嚴重的玉富地區,阿噹老師當時正好坐在工作室外的椅子上,親眼看著作品一件件掉落在地,他目睹著,卻無法動彈。阿噹老師一一數著作品毀損的情況,有不少件已經無法修復。特別是「蘭嶼甩髮舞」的作品,人型塑像就像是被大地震砍去一雙腿一樣,上半身整個移位。

這件作品是我當時一掃工作室,心裡最想問他創作動機的作品,後來也知道她也是阿噹老師感動自己之作。七年前,他在台東參加木雕比賽時,因為看到蘭嶼的飛魚議題,再結合達悟族甩髮舞的畫面,便雕刻出這生動表現祭典儀式流動性,且具議題性的作品。

「我要很快融入並產生想法」作為一名中年才發現自己有木雕天份的藝術家,阿噹老師這過程雖沒披荊斬棘,但他樂衷於參加比賽。享受每次比賽的主題,讓他能發揮無限的想像力,並表現在木頭上。他還曾在卓溪的比賽中,拿到不太好的木頭,最終也是依靠對該族群的先行了解,再加上無邊的創意,最後依舊奪下了大獎。

高中時就對藝術有興趣,畢業後到西部工作將近二十年才回富里。在返鄉照顧母親,有時間及空間,讓他慢慢地學習,用木雕重拾自己對藝術的喜愛。只能夠說,繞了一大圈,他還是回到藝術與部落的懷抱。不知道當年讀玉高石工科的小男孩,遇見正在雕刻石頭,長大後的自己,會有什麼感覺。


老師的藝術作品除了具有自己部落的特色外,也兼容其他非自己文化的創意,更彰顯他的多元性。如同牆上掛著的神秘帽子人作品一樣,未來他的作品會朝更抽象、當代藝術的方向走,也期盼老師的木雕作品能得到更高尺度的肯定。其實,阿噹的作品已被不少文化館收藏,許多大件的公共藝術,在富里的學校中看得到,不妨在富里來個阿噹老師作品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