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錦傳統米食早餐店(竹田村)

五十年的米食早餐,跨文化傳承的客家味


訪談者/地方賊



五十年的米食早餐,跨文化傳承的客家味(竹田村)

富里的早餐店不多,但標榜米食文化的只有一家,「葉佳錦傳統米食早餐店」。富里早起從事農作的農人不少,配合著這些農人的規律時鐘,傳統早餐店都早開早關,像我們這些城市遊子不偶爾早起,很難吃到在地早餐。

在地圖上看到一間標榜米食文化的早餐店,還寫著「堅持傳統客家味」,有一半客家認同的我,當然要騎腳踏車前往。可惜我的早起,已將近十點,才抵達竹田義民廟旁的早餐店。當我還看著菜單猶豫不決時,阿姨突然出聲說「只剩油飯」。雖然菜單上還有碗粿、紅龜粿、蘿蔔糕與麻糬等商品,但要不是早早售完,要不是只有年節才會做。

隨性點了油飯與豆漿,就坐在那與阿姨聊天。聽她說「這間店沒有五十年啦!」便對招牌上的號稱感到疑問。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原來阿姨是接手婆婆的早餐店。若加上婆婆經營的時間,的確是超過五十年。而阿姨的族群身分讓我感到有意思,她是已定居在富里三十多年的客家人,來自印尼加里曼丹,一個有不同族群華人共同生活的地方。

身為海外客家人,結婚後落腳在同樣以客家人為多的富里。阿姨在談話中對台灣的一切相當適應,「只有剛嫁來時,不喜歡台灣濕濕冷冷的天氣。」氣候應該是這些南方移居者,需要花時間習慣的大環境。而印尼的客家人大多講四縣,正好與阿姨在印尼的家鄉話差不多,就不太需要特訓了。

有趣的是,對阿姨來說,最大的衝擊就是氣溫了。 反倒是阿姨所販售的品項,除了蘿蔔糕之外,她在印尼幾乎都有吃過。而台灣那種有撒花生粉的麻糬,在印尼也是沒有,但店裏所賣的包紅豆的麻糬,剛好是家鄉會出現的麻糬種類,只能說客家麻糬真是博大精深啊!

因為在竹田國小的旁邊,過去義民廟附近也有不少早餐店,能撐到現在,也代表阿姨的米食很受在地人認可。早上三、四點,阿姨他們就要起來準備必賣的兩個品項:碗粿與油飯。聽著阿姨講著步驟,我這不會下廚的人還是一頭霧水,直接問阿姨哪一個步驟比較麻煩。對他而言,要看油飯有沒有完全蒸熟,雖然麻煩,但只要經驗值夠就能夠像阿姨早早做完,早早賣,早早休息。